Alan J. Wecker University of Haifa, Mount Carmel, Haifa, 31905
Joel Lanir University of Haifa, Mount Carmel, Haifa, 31905
Tsvi Kuflik University of Haifa, Mount Carmel, Haifa, 31905
Oliviero Stock FBK-irst Povo, Italy
Abstract:Technology-supported indoor navigation is not easy; there are many …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是一种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已(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当我们不在急切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理防备,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顺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地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多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1.5),也不仅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2)。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际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路。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通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YAO-YI CHIANG,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TEFAN LEYK,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RAIG A. KNOBLOCK,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bstract—Maps depict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changes on earth at a fine resolution for large areas and over long periods …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will be held in Montreal, Canada.
http://giscience.geog.mcgill.ca/
GIScience 2016 continues a highly successful series of conferences started in 2000, highlighting cutting edge research that pushes the boundaries of geospatial analysis. Held every …
Note.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3D geoinformation research group.
We are curating a list of journals that we consider when submitting a GIS manuscript. Some of the journals listed below are not squarely GIS journals, but they …
(http://www.uni-muenster.de/Geoinformatics/en/sil/research/)
空间智能实验室围绕空间信息智能表达处理,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重点研究人们在使用结构化空间知识过程中的认知方法,并利用这些认知规律设计更好的地理信息系统交互。当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2015国际泛在测绘与位置大数据会议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 Surveying, Mapping and Big Data of Locations
(会议网址: http://ubilbs.github.io/cn/ )
背景
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泛指一切以移动设备地理位置和移动网络为基础而构成的信息综合服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时空基准、智慧地球、国防安全、金融安全、电力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工程安全、救灾减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移动位置服务的兴起催生了位置大数据的出现,位置数据呈几何增长态势,是当前最重要的一种大数据。位置数据蕴含 了丰富的个人社会隐私属性与社群迁移规律;丰富的社群休闲/娱乐方式、情感分布、生存心理状态等群体人格;丰富的 城市经济运行、资源与环境演变、土地规划利用水平等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内在规律,是一种动态地理国情, 关乎个人安全、民族安全与国家安全。因此,需要加紧应对泛在位置大数据的采集、处理、表达和传播,突破建立导航 与位置服务科学思维的新范式、新方法、新理论。
内容与议题
由中国工程院主办,武汉大学、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等联合承办的”2015泛在测绘与位置大数据应用”国际工程论坛拟于2015年11月6日-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举办。此次国际论坛将围绕泛在测绘理论及工程技术;位置大数据的挖掘理论、方法与信息安全;位置服务体系及典型应用等方面,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产业专家等共同参加。会议研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泛在测绘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
泛在测绘的时空框架基准建立方法与技术
北斗/GNSS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及动态测量技术
位置传感网及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技术
惯性导航、水下导航、X射线脉冲星导航和月球导航等其他PNT技术
位置大数据的挖掘理论、方法与信息安全
位置大数据的挖掘算法与计算处理模型
基于位置大数据的复杂社会动力学、复杂网络及复杂系统
基于泛在测绘的地球动力学反演方法及地震、气候、水文等监测技术
位置大数据与城市经济、能源环境、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关联应用分析
位置大数据及位置服务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
位置服务体系及典型应用技术 …
A special issue of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ISSN 2220-9964).
Deadline for manuscript submissions: 31 August 2016
Guest Editor |
《创新之力——将创意变为现实》文摘二
"将创意变为现实"迫使我们停止空谈,着手去干,因而能够带来更佳的创新成果。
你可以在创新项目的任何阶段进行"将创意变为现实"的过程,包括早期的对话、模拟、原型制作、产品试点,甚至推出后的各个阶段。
"将创意变为现实"的核心是迭代方法,通过不断试验得到反馈和修正,进行滚动发展。
"将创意变为现实"需要四根支柱:够好就好的心态、低成本的方法、"尽管开始"和"温室化"行为。
"10000次的错误并不意味着失败。我不气馁,因为每一次错误的尝试都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我平生做过的有价值的事情没有一件事纯属偶然的……我所有的发明几乎都不是那样产生的。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承受艰苦工作得以实现的。"
"一个队现状完全满意的人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如果一件事没有按照你的预想发展,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是无用的。"
"不安分就是不满足,而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要素。"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因此,'天才'往往是一个有天赋并且做足了功课的人。"
将创意变为现实:促进原型设计、验证创意。
做好进行多轮实验的计划,而不是一个长期的实验。
快速行动,破除陈规。
快速、低调的开始。在公之于众之前先要树立起信心。
以低沉本和简约开始,你可以在过程中不断添加新东西进去。
尽早并且经常性地向他人展示你做的原型或者模型。
慷慨一些,没有什么创意是绝对属于你的。没有人能够仅仅凭借一己之力去实现创意。做实验需要团队和合作精神。
实验性的问题解决方法比"一鼓作气"式的工作方法更高效。
创新的过程可以用以下公式简明地表示出来:
定位(Identify)*洞见(Insight)*创意(Idea)*影响(Impact)=创新(Innovation)
定位=战略性目标;…
《创新之力——将创意变为现实》文摘一
创新是一项需要"动手做"的活动,全身心投入、不断尝试胜于无休止的思考和讨论。
在创新的背后你会看到沮丧、不安和雄心勃勃的人。正是这种人类的能量驱动着创新,激起人们灵感的火花。
成功的创新者都是吧目光放在结果上的。
"前一秒船长,后一秒海盗。"
野心十足:不断突破界限
创新始于一个远大的目标。创新工作者善于立远志,他们知道宏大的目标,既超越极限的目标,能够创造更好地成绩。
他们知道自己的团队、品牌或者是机构需要朝着一个真正鼓舞人心的目标前进。没有这样的目标则很难做出巨大的改进,智能徐徐改善、小打小闹。
创新引领者面临的总体挑战是如何让目标阐述符合以下要求:
虚心:知道何时闭嘴并开始聆听
创新者应当在自信和自我怀疑中找到健康的平衡。
自信:足够自信来做自己的后盾。
创新是一种对抗性运动,你需要拥有犀牛般坚硬的外壳,才能经受住大公司推行创意要面临的各种打击。那些特别容易受到别人想法左右的人不适合干这份工作。
创新者的力量源自相信世界可以变得更好,相信他们可以促成改变的发生。
"相信自己,你一生都在和人交谈,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人很容易会因为别人的想法而分心。你必须知道你要到哪里去。遥望地平线,那里就是你的目的地。总有人会高速你说你错了,但是有时候你要相信自己。"
善于协作:拥抱多样的外部环境
灵活:在拓展和简约两种思维之间灵活切换
坚持到底:矢志不移,坚持走到终点
创新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有创造力的火花迸发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是无数个漫长黑夜的煞费苦心只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要求人们能够坚持到底,围绕唯一的目标不懈努力。…
LocusLabs室内位置感知与地图服务平台
LocusLabs provides the platform and tools that enable apps to be location-aware on a micro level. LocusLabs is going a level deeper than existing mapping solutions. We are mapping not only places, but people, products and things using …